山西平遙古城:中國錢莊博物館(協同慶)、中國鏢局博物館、晉商傢俬博物館(百川通)
山西省平遙是清代晚期的全國金融核心,平遙古城南大街上有幾間由當年晉商遺下的舊建築,現在被復修、活化成不同主題的博物館。
中國錢莊博物館(協同慶)
中國古時的錢莊是一種專門從事貸款和放債的金融機構,主要提供長期貸款和資金融通服務。錢莊通常由地方政府或官僚資助,其貸款利率較低,且貸款期限較長。錢莊的運作方式更接近於現代的信用合作社或貸款機構,相對於票號主要涉及短期貸款和票據發行。
中國錢莊博物館原為清代協同慶票號舊址,創立於咸豐六年(1856 年),由榆次聶店王家與平遙王智村米姓共同出資設立,因靈活的經營策略迅速崛起,分號遍布全國 33 處,成為平遙十大票號之一。中國錢莊博物館於 2000 年修復後開放,完整保留了五進院落的票號格局,設有 30 個展室,包括攬櫃房、總帳房、營業廳、地下金庫等,展現清代錢莊的運作模式與建築特色。其中它的地下金庫為平遙規模最大,內有明太祖時期的樟木神龍寶柱,被視為鎮城之寶。










中國鏢局博物館
鏢局起源於明末清初,伴隨商品經濟興盛與長途貿易需求而生。早期鏢戶憑藉武功受僱於商旅護送人員或貨物,屬私人保鏢性質。隨著商業規模擴大,鏢戶逐漸與車馬店結合,發展出專業化組織,形成具備固定據點、規範制度的鏢局。其功能不僅限於貨物運輸,更涵蓋護送現銀、官員餉銀,甚至延伸至護院、坐店、守庫等多元業務,成為民間安保體系的核心。
19 世紀後期票號興起,金融匯兌取代現銀運輸,大幅削弱鏢局核心業務;加之近代鐵路發展與警政制度建立,傳統走鏢需求銳減。至 20 世紀初,鏢局逐漸退出歷史舞台。
中國鏢局博物館位於平遙古城南大街,由明末清初鏢局的舊址改建而成。博物館佔地二萬多平方米,設有十大展室,以實物資料與歷史文獻介紹中國鏢局的起源、發展與運作模式,並展示明清時期十大知名鏢局(如興隆鏢局、會友鏢局)與十大鏢師(如神拳張黑五、大刀王五)的故事。館內陳列鏢車、鏢箱、兵器、生活用具等文物,重現古代鏢師走鏢的江湖行規,例如「三硬」(官府靠山、綠林關係、雄厚資本)、「三不住」禁忌(不住新店、易主店、娼家店)等細節,亦介紹鏢師的處世原則(如「帶三分笑,讓三分理,飲三分酒」)與行業精神。










百川通票號舊址/晉商傢俬博物館
百川通票號舊址位於平遙古城南大街,建築群坐西朝東,分為三進院落,由外至內逐層增高,象徵「步步登高」的吉祥寓意。舊址建築保存完整,主樓簷椽彩繪銅錢圖案與「一本萬利」「四季平安」等吉祥語,反映濃厚的民俗文化。內部設有櫃房、賬房、銀窖等功能性空間,北廂房銀窖為存放現銀之處,展現票號嚴密的金融運作體系。
百川通是清代中國十大票號之一,創立於鹹豐十年(1860年),由祁縣渠家大院主人渠源湞出資經營,主要業務為銀兩匯兌、存貸款等金融服務,分號遍及全國近 30 處,營運至民國七年(1918年)歇業,歷時 59 年。其名稱「百川通」寓意「百川通大海,財源滾滾來」,展現晉商追求財富流通與事業永續的經營理念。
現址已改建為一間介紹晉商傢俬的博物館,展示明清兩代晉商使用的傢俱精品,包含紫檀木、黃花梨木等名貴材質製作的床榻、座椅等。